> 文章列表 > 记忆金属原理

记忆金属原理

记忆金属原理

记忆金属,也被称为形状记忆合金,是一种能够在固态下根据温度变化改变晶体结构的特殊合金。以下是记忆金属的基本原理:

1. 晶体结构变化 :记忆金属在高温相时具有高度的结构对称性,通常为有序立方结构。在Ms温度以下,单一取向的高温相会转变成具有不同取向的马氏体变体。

2. 形状记忆效应 :当记忆金属在Ms温度以下被加工成特定形状时,处于不利地位的马氏体变体会逐渐减少,而处于有利地位的马氏体变体会继续生长,最终形成单一取向的有序马氏体结构。

3. 形状恢复 :如果记忆金属被加热到As点以上,即逆转变温度以上,这种对称性低、单一取向的马氏体会发生逆转变,重新形成先前的高温相。这种微观结构的可逆性转变使得材料能够恢复到高温时的形状,这就是所谓的单程形状记忆。

4. 双程形状记忆 :经过特定工艺处理的记忆元件,在冷却到Ms以下时,可以恢复到低温时的形状,这称为双程形状记忆效应。

记忆金属的主要应用包括医疗器械、航空航天、汽车、建筑和运动器材等地方,其中镍-钛合金是最常见的记忆金属类型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记忆金属在哪些领域应用最广泛?

记忆金属的实验原理有哪些?

如何测试记忆金属的形状恢复能力?